觳觫伏罪的意思,觳觫伏罪成語解釋,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含義寓意
?觳觫伏罪 [ hú sù fú zuì ]
- 成語拼音: hú sù fú zuì
- 成語注音: ㄏㄨˊ ㄙㄨˋ ㄈㄨˊ ㄗㄨㄟˋ
- 成語解釋: 觳觫:恐懼得發(fā)抖的樣子。指惶恐認(rèn)罪
- 成語例子: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隨班行禮,全無觳觫伏罪之語?!?
- 成語出處: 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?!?
- 成語繁體: 觳觫伏辠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 偏正式成語
- 成語五行: 水金水木
- 成語用法: 作謂語、定語;指認(rèn)罪
- 成語屬性: 成語
- 感情色彩: 中性成語
- 產(chǎn)生年代: 古代成語
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?
觳觫伏罪的含義解釋
⒈ ?觳觫:恐懼得發(fā)抖的樣子。指惶恐認(rèn)罪。
觳觫伏罪是什么意思的詞典解釋
觳觫伏罪[ hú sù fú zuì ]
⒈ ?惶恐的認(rèn)罪。
引 《東周列國志·第五二回》:「公子宋隨班行禮,全無觳觫伏罪之語?!?/span>
觳觫伏罪的分開解釋
觳觫 : 害怕得發(fā)抖的樣子。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(牛)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?!币惨蛞灾概#喊⑼唛?,御此老觳觫。伏罪 : 承認(rèn)自己的罪過:低頭~。也作服罪。
觳觫伏罪的意思
成語名字:觳觫伏罪
成語發(fā)音:hú sù fú zuì
成語解釋:觳觫:恐懼得發(fā)抖的樣子。指惶恐認(rèn)罪
成語出處: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?!?/p>
成語繁體:觳觫伏辠
感情色彩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謂語、定語;指認(rèn)罪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偏正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例句: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隨班行禮,全無觳觫伏罪之語。”
事用文言文翻譯
1. “事” 在古文中的意思
[編輯本段]事(shì) 事 拼音:shì 部首:亅,部外筆畫:7,總筆畫:8 五筆86&98:GKVH 倉頡:JLLN 筆順編號:12515112 四角號碼:50007 UniCode:CJK 統(tǒng)一漢字 U+4E8B 基本字義 ● 事 shìㄕˋ ◎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(xiàn)象和活動:~情。
~件。~業(yè)。
◎ 變故:~故(出于某種原因而發(fā)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傷等)。~端。
◎ 職業(yè):謀~(指找職業(yè))。 ◎ 關(guān)系和責(zé)任:你走吧,沒你的~了。
◎ 辦法:光著急也不是~兒,還得另找出路。 ◎ 做,治:不~生產(chǎn)。
無所~事。 ◎ 服侍:~父母。
漢英互譯 ◎ 事 accident affair be engaged in business job matter work case thing English ◎ affair, matter, business; to serve; accident, incident 詳細(xì)字義 ◎ 事 shì 〈名〉 (1) (形聲。從史,之省聲。
史,掌管文書記錄。甲骨文中與“吏”同字。
本義:官職) (2) 同本義 [government post] 事,職也?!墩f文》 無功而受事,無爵而顯榮。
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 (3) 又如:事宦(仕宦。事通“仕”) (4) 引申為職守;政事;事務(wù) [post;duty;powers of office] 事,勤也。
——《爾雅》 為政事庸力行務(wù)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。
注:“在君為政,在臣為事?!?事蚤濟(jì)也。
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 事至佚而功?!盾髯印ね醢浴贰?/p>
注:“任也?!?陘山之事。
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役也?!?/p>
公侯之事?!对姟ふ倌稀げ赊馈?王事多難。
——《詩·小雅·出車》 趙太后新用事, 秦急攻之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》 余將告于蒞事者,更若役,復(fù)若賦,則何如?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(5) 又如:事分(職分;名分) (6) 職業(yè) [occupation] 舞陽侯樊噲者, 沛人也。
以屠狗為事?!妒酚洝?(7) 事情 [matter;thing;business;affair;job;work] 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
——《論語·八佾》 敏于事而慎于言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。
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天下之事有難易乎?——清· 彭端淑《為學(xué)一首示子侄》 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?!濉?周容《芋老人傳》 (8) 又如:事不過三(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);事頭(事因,事由;事情);事因(因由,事情來由);事苗(事情的根源);事機(jī)(時機(jī);事情成功的機(jī)會);事有分定(凡事情總有定數(shù));事在呼吸(比喻事情臨近眼前,情況非常緊急);事序(事情的條理、秩序)。
亦指天子、諸侯的國家大事,如祭祀、盟會、兵戎等 天子無事?!豆攘簜鳌?。
范寧注:“事謂巡守、崩葬、兵革之事。” (9) 事業(yè) [achievements] 若事之不濟(jì),此乃天也。
——《資治通鑒》 他日繼吾志事,惟此生耳?!濉?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 (10) 又如:事績(業(yè)績,重大的成就);事濟(jì)(事業(yè)完成) (11) 事故,事件 [accident] 延及孝文王、莊襄王,享國之日淺,國家無事。
—— 漢· 賈誼《過秦論上》 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,以為生事擾民,漸不可長?!巍?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(12) 又如:事款則圓(遇事要從長計議,才能圓滿解決) (13) 交媾、 *** [intercourse]。
如:房事不宜多 (14) 典故;故事 [allusion] 汝來床前,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資一歡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(15) 情況,情形 [condition;state] 論戰(zhàn)斗之事,則縮頸而股栗。
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(16) 又如:事色(情況,情勢) 詞性變化 ◎ 事 shì 〈動〉 (1) 侍奉;供奉 [serve;wait upon] 奉事循公姥,進(jìn)止敢自專?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(quán)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!——唐· 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 (2) 又如:事君;事師;事奉(供奉;侍奉);事上(事奉尊長);事畜(侍奉父母,養(yǎng)育妻子);事親(侍奉父母) (3) 做,從事 [be engaged in] 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?!墩撜Z·顏淵》 居數(shù)月,漠然無所事。
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》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約束乎?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(4) 又如:無所事事;不事生產(chǎn);事本(從事本業(yè));事力(從事體力勞動);事行(做事;行事) (5) 使用;役使 [enslave] 不事而自然謂之性?!盾髯印ふ?。
注:“事任使也。” 備承事也。
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下》 坐事國人過律?!妒酚洝じ到岢蓚鳌?尚安事客!——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 (6) 又如:事役(勞役);事智(運用智慧);事用(使用;應(yīng)用) (7) 奉行 [pursue] 今管仲不務(wù)尊主明法,而事增寵益爵。
——《韓非子》 (8) 治理;辦理 [administer] 齊、魏得地葆利,而詳事下吏?!稇?zhàn)國策》 (9) 任用 [appoint] 是在王公大人,為政于國家者,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。
——《墨子》 ◎ 事 shì 〈量〉 件;副 [piece] 著我繡夾裙,事事四五通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常用詞組 ◎ 事敗垂成 shìbài-chuíchéng [fail on the verge of success;abortive attempt] 事情在快要成功時失敗了 ◎ 事半功倍 shìbàn-gōngbèi [get 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] 意為只用一半的功夫,而收到加倍的功效。
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◎ 事倍功半 shìbèi-gōngbàn [get half the result with ice the effort] 指費力多而收獲少 ◎ 事必躬親 shìbìgōngqīn [see to everything 。
2. 文言文事的意思
◎ 事shì(形聲。
從史,之省聲。史,掌管文書記錄。
甲骨文中與“吏”同字。) 第一、本義:官職。
事,職也?!墩f文》 無功而受事,無爵而顯榮。
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 第二、引申為職守;政事;事務(wù)。 事,勤也。
——《爾雅》 為政事庸力行務(wù)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。
注:“在君為政,在臣為事?!?事蚤濟(jì)也。
——《禮記·樂記》 事至佚而功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
注:“任也。” 陘山之事。
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役也?!?/p>
公侯之事?!对姟ふ倌稀げ赊馈?王事多難。
——《詩·小雅·出車》 趙太后新用事, 秦急攻之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》 余將告于蒞事者,更若役,復(fù)若賦,則何如?——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 第三、職業(yè)。
舞陽侯樊噲者, 沛人也。以屠狗為事。
——《史記》 第四、事情。 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
——《論語·八佾》 敏于事而慎于言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。
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 天下之事有難易乎?——清· 彭端淑《為學(xué)一首示子侄》 聞其師為弟子說前代事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傳》 第五、事業(yè) 。
若事之不濟(jì),此乃天也?!顿Y治通鑒》 他日繼吾志事,惟此生耳。
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 第六、事故,事件。 延及孝文王、莊襄王,享國之日淺,國家無事。
—— 漢· 賈誼《過秦論上》 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,以為生事擾民,漸不可長?!巍?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第七、典故;故事。
汝來床前,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,聊資一歡?!濉?袁枚《祭妹文》 第八 、情況,情形 。
論戰(zhàn)斗之事,則縮頸而股栗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 (以下為動詞) 第九、侍奉;供奉 。
奉事循公姥,進(jìn)止敢自專?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(quán)貴,使我不得開心顏!——唐· 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 第十、做,從事 。 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
——《論語·顏淵》 居數(shù)月,漠然無所事?!濉?方苞《獄中雜記》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約束乎?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第十一、使用;役使。
不事而自然謂之性?!盾髯印ふ贰?/p>
注:“事任使也?!?備承事也。
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下》 坐事國人過律。——《史記·傅靳蒯成傳》 尚安酣法豐盒薟谷奉貪斧楷事客!——《信陵君竊符救趙》 第十二、奉行。
今管仲不務(wù)尊主明法,而事增寵益爵?!俄n非子》 第十三、治理;辦理。
齊、魏得地葆利,而詳事下吏?!稇?zhàn)國策》 第十四、任用 。
是在王公大人,為政于國家者,不能以尚賢事能為政也?!赌印?(以下為做量詞) 第十五、件;副 。
著我繡夾裙,事事四五通?!队衽_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參考資料:
漢典(有更詳細(xì)解釋)。3. '成語故事'文言文、翻譯
5.掩耳盜鈴 出處:戰(zhàn)國•呂不韋《呂氏春秋•自知》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,百姓有得鐘者②。
欲負(fù)而走③,則鐘大不可負(fù);以椎毀之④,鐘況然有音⑤。恐人聞之而奪已也,遽掩其耳⑥。
惡人聞之,可也;惡己自聞之,悖矣。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,有個人趁機(jī)偷了一口鐘,準(zhǔn)備背著它逃跑。
但是,這口鐘太大了,不好背,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。 誰知,剛砸了一下,那口鐘就"咣"地發(fā)出了很大的響聲。
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,來把鐘奪走了,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。 害怕別人聽到鐘的聲音,這是可以理解的;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,這就太胡涂了。
6.請君入甕 出處:唐•張鷟《朝野僉載•周興》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,太后命來俊臣鞠之。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,謂興曰:“囚多不承,當(dāng)為何法?”興曰:“此甚易耳!取大甕,與炭四周炙之,令囚入中,何事不承?”俊臣乃索大甕,火圍如興法,來起謂興曰:“有內(nèi)狀推兄,請兄入此甕?!?/p>
興惶恐叩頭伏罪。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,為了鎮(zhèn)壓反對她的人,任用了一批酷吏。
其中兩個最為狠毒,一個叫周興,一個叫 來俊臣。他們利用誣陷、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,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。
有一回,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里,內(nèi)容竟是告發(fā)周興與人聯(lián)絡(luò)謀反。武則天大怒,責(zé)令 來俊臣嚴(yán)查此事。
來俊臣,心里直犯嘀咕,他想,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,僅憑一封告密信,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;可萬一 查不出結(jié)果,太后怪罪下來,我來俊臣也擔(dān)待不起呀。這可怎 么辦呢?苦苦思索半天,終于想出一條妙計。
他準(zhǔn)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,把周興請到自己家里。兩個人你 勸我喝,邊喝邊聊。
酒過三巡,來俊臣嘆口氣說:“兄弟我平日辦案,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(rèn)罪,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?”周興得意地說:“這還不好辦!”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。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:“哦,請快快指教?!?/p>
周興陰笑著說:“你找一個大甕,四周用炭火烤熱,再讓犯人進(jìn)到甕里,你 想想,還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?”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,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,按周興說的那樣,在四 周點上炭火,然后回頭對周興說:“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,上邊命我嚴(yán)查。對不起,現(xiàn)在就請老兄自己鉆 進(jìn)甕里吧?!?/p>
周興一聽,手里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,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,連連磕頭說:“我有罪, 我有罪,我招供?!?7.高山流水 出處 戰(zhàn)國•鄭•列御寇《列子•湯問》 原文: 伯牙善鼓琴,鐘子期善聽。
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鐘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!”志在流水,鐘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!”伯牙所念,鐘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謂世再無知音,乃破琴絕弦,終身不復(fù)鼓。
翻譯: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《高山流水》,卻沒有人能夠聽懂,他在高山上撫琴,曲高而和寡。終于有一天,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(jīng)過,聽懂了他的《高山流水》,這個人就是鐘子期。
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,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,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。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,原來鐘子期已經(jīng)病死了,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,俞伯牙悲痛欲絕,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,如今子期已死,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,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,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。
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,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,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。 8.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 原文(《左傳•僖公五年》) 晉侯復(fù)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宮之奇諫曰:“虢,虞之表也,虢亡,虞必從之。晉不可啟,寇不可玩,一之謂甚,其可再乎?諺所謂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 者,其虞、虢之謂也。”
公曰:“晉,吾宗也,豈害我哉?”對曰:“大伯、虞仲,大王之昭也,大伯不從,是以不嗣。虢仲、虢叔,王季之穆也,為文王卿士,* (肙力)在王室,藏于盟府。
將虢是滅,何愛于虞?且虞能親于桓、莊乎,其愛之也?桓、莊之族何罪,而以為戮,不唯逼乎?親以寵逼,猶尚害之,況以國乎?” 公曰:“吾享祀豐潔,神必?fù)?jù)我?!睂υ唬骸俺悸勚?,鬼神非人實親,惟德是依。
故《周書》曰:‘皇天無親,惟德是輔?!衷唬骸蝠⒎擒?,明德惟馨。
’又曰:‘民不易物,惟德繄物?!缡牵瑒t非德民不和,神不享矣。
神所馮依,將在德矣。若晉取虞,而明德以薦馨香,神其吐之乎?”弗聽,許晉使。
宮之奇以其族行,曰:“虞不臘矣,在此行也,晉不更舉矣?!?晉侯復(fù)假道于虞以伐虢。
宮之奇諫曰:“虢,虞之表也,虢亡,虞必從之。晉不可啟,寇不可玩,一之為甚,其可再乎?諺所謂‘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’ 者,其虞、虢之謂也。”
3.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•劉義慶《世說新語•假譎》: 原文: 魏武行役,失汲道,軍皆渴,乃令曰:“前有大梅林,饒子,甘酸可以解渴?!笔孔渎勚诮猿鏊?,乘此得及前源。
譯文:有一次,曹操率領(lǐng)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,士兵們都干渴難忍。于是曹操傳下命令說:“前面有一篇大梅林,梅子結(jié)滿枝頭,既甜又酸,可以解渴。”
士兵們聽了這話,。
4. 《晉文之事》古文翻譯
原文 齊宣王問曰:“齊桓、晉文之事可得聞乎?” 孟子對曰:“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,是以后世無傳焉,臣未之聞也。
無以,則王乎?” 曰:“德何如,則可以王矣?” 曰:“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?!?曰:“若寡人者,可以保民乎哉?” 曰:“可?!?/p>
曰:“何由知吾可也?” 曰:“臣聞之胡龁曰:‘王坐于堂上,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王見之,曰:“牛何之?”對曰:“將以釁鐘?!?/p>
王曰:“舍之!吾不忍其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?!睂υ唬骸叭粍t廢釁鐘與?“曰:‘何可廢也?以羊易之。
’不識有諸?” 曰:“有之。” 曰:“是心足以王矣。
百姓皆以王為愛也,臣固知王之不忍也?!?王曰:“然,誠有百姓者。
齊國雖褊小,吾何愛一牛?即不忍其觳觫,若無罪而就死地,故以羊易之也。” 曰:“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。
以小易大,彼惡知之?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,則牛羊何擇焉?” 王笑曰:“是誠何心哉?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,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?!?曰:“無傷也,是乃仁術(shù)也,見牛未見羊也。
君子之于禽獸也:見其生,不忍見其死;聞其聲,不忍食其肉。是以君子遠(yuǎn)庖廚也?!?/p>
王說,曰:“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?!ぉし蜃又^也。
夫我乃行之,反而求之,不得吾心;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,何也?” 曰:“有復(fù)于王者曰:‘吾力足以舉百鈞,而不足以舉一羽;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見輿薪。
’則王許之乎?” 曰:“否?!?“今恩足以及禽獸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獨何與?然則一羽之不舉,為不用力焉;輿薪之不見,為不用明焉;百姓之不見保,為不用恩焉。
故王之不王,不為也,非不能也?!?曰:“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,何以異?” 曰:“挾太山以超北海,語人曰:‘我不能。
’是誠不能也。為長者折枝,語人曰:‘我不能。
’是不為也,非不能也。故王之不王,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;王之不王,是折枝之類也。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:天下可運于掌。詩云:‘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
’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;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,無他焉,善推其所為而已矣。
今恩足以及禽獸,而功不至于百姓者,獨何與?權(quán),然后知輕重;度,然后知長短;物皆然,心為甚。王請度之!抑王興甲兵,危士臣,構(gòu)怨于諸侯,然后快于心與?” 王曰:“否,吾何快于是,將以求吾所大欲也?!?/p>
曰:“王之所大欲,可得聞與?” 王笑而不言。 曰:“為肥甘不足于口與?輕暖不足于體與?抑為采色不足視于目與?聲音不足聽于耳與?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?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,而王豈為是哉?” 曰:“否,吾不為是也?!?/p>
曰:“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:欲辟土地,朝秦楚,蒞中國而撫四夷也。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猶緣木而求魚也?!?/p>
王曰:“若是其甚與?” 曰:“殆有甚焉。緣木求魚,雖不得魚,無后災(zāi);以若所為,求若所欲,盡心力而為之,后必有災(zāi)?!?/p>
曰:“可得聞與?” 曰:“鄒人與楚人戰(zhàn),則王以為孰勝?” 曰:“楚人勝?!?曰:“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,寡固不可以敵眾,弱固不可以敵強(qiáng)。
海內(nèi)之地,方千里者九,齊集有其一;以一服八,何以異于鄒敵楚哉?蓋亦反其本矣。今王發(fā)政施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,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,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,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,天下之欲疾其君者,皆欲赴愬于王;其若是,孰能御于?” 王曰:“吾惛,不能進(jìn)于是矣。
愿夫子輔吾志,明以教我;我雖不敏,請嘗試之。” 曰:“無恒產(chǎn)而有恒心者,惟士為能;若民,則無恒產(chǎn),因無恒心。
茍無恒心,放辟邪侈,無不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從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
焉有仁人在位,罔民而可為也?是故明君制民之產(chǎn),必使仰足以事父母,俯足以畜妻子;樂歲終身飽,兇年免于死亡;然后驅(qū)而之善,故民之從之也輕。今也制民之產(chǎn),仰不足以事父母,俯不足以畜妻子;樂歲終身苦,兇年不免于死亡。
此惟救死而恐不贍,奚暇治禮義哉!王欲行之,則盍反其本矣。五畝之宅,樹之以桑,五十者可以衣帛矣;雞、豚、狗、彘之畜,無失其時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;百畝之田,勿奪其時,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;謹(jǐn)庠序之教,申之以孝悌之義,頒白者不負(fù)戴于道路矣。
老者衣帛食肉,黎民不饑不寒: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?!?譯文 齊宣王問(孟子)說:“齊桓公、晉文公(稱霸)的事,(我)可以聽聽嗎?” 孟子回答說:“孔子的弟子之中沒有講述齊桓公、晉文公的事情的人,因此后世失傳了。
我沒有聽說過這事。(如果)不能不說,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!” (齊宣王)說:“要有什么樣的德行,才可以稱王于天下呢?” (孟子)說:“使人民安定才能稱王,沒有人可以抵御他?!?/p>
(齊宣王)說:“像我這樣的人,能夠安撫百姓嗎?” (孟子)說:“可以?!?(齊宣王)說:“從哪知道我可以呢?” (孟子)說:“我聽胡龁說(我從胡龁那聽說):‘您坐在大殿上,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。
您看見這個人,問道:“牛(牽)到哪里去?”(那人)回答說:“準(zhǔn)備用它來祭鐘?!蹦f:。
本站其他內(nèi)容推薦
1、kibble local bramble unpublished marcasite Bengal Biblical diktat mismatch simmer
2、grains中文翻譯,grains是什么意思,grains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3、lophosteron中文翻譯,lophosteron是什么意思,lophosteron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4、didn中文翻譯,didn是什么意思,didn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5、process flow chart中文翻譯,process flow chart是什么意思,process flow chart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6、Poul是什么意思,Poul中文翻譯,Poul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7、唯利是圖的意思,唯利是圖成語解釋,唯利是圖是什么意思含義寓意
8、投機(jī)倒把的意思,投機(jī)倒把成語解釋,投機(jī)倒把是什么意思含義寓意
9、色彩逐漸轉(zhuǎn)化的英文,英語,gradate是什么意思,gradate中文翻譯,gradate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10、崩潰的英文,英語,disaggregation是什么意思,disaggregation中文翻譯,disaggregation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版權(quán)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(quán),不承擔(dān)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(fù)責(zé)。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