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由徑的意思,行不由徑成語解釋,行不由徑是什么意思含義寓意
?行不由徑 [ xíng bù yóu jìng ]
- 成語拼音: xíng bù yóu jìng
- 成語注音: ㄒ一ㄥˊ ㄅㄨˋ 一ㄡˊ ㄐ一ㄥˋ
- 成語解釋: 徑:小路,引伸為邪路。從來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動正大光明。
- 成語例子: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3回:“就不慌不忙,斯斯文文,行不由徑的走到上房來?!?
- 成語出處: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雍也》:“有澹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?!?
-
英語consistently follow the correct path(not to take an evil way)
- 近義詞: 光明正大、行不從徑
- 反義詞: 投機取巧
- 成語用法: 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褒義
- 成語結(jié)構(gòu): 主謂式成語
- 成語謎語: 走康莊大道
- 感情色彩: 中性成語
- 成語繁體: 行不由徑
- 產(chǎn)生年代: 古代成語
- 成語五行: 水水土木
- 成語屬性: 成語
行不由徑是什么意思?
行不由徑的含義解釋
行不由徑 [ xíng bù yóu jìng ]
⒈ ?走路不抄小道?!墩撜Z·雍也》:“有淡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?!焙笠浴靶胁挥蓮健北扔鳛槿苏被蚺e止端方。
⒉ ?亦作“行不從徑”。
什么是行不由徑的詞典解釋
行不由徑[ xíng bù yóu jìng ]
⒈ ?走路不走捷徑。比喻行事光明正大,不投機取巧。
引 《論語·雍也》:「有澹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?!埂妒酚洝ぞ砹弧げ膫鳌罚骸富驌竦囟钢?,時然后出言,行不由徑,非公正不發(fā)憤,而遇禍災(zāi)者,不可勝數(shù)也。」
行不由徑的寓意引證解釋
⒈ ?走路不抄小道。
引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有 澹臺滅明 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於 偃 之室也?!焙笠浴靶胁挥蓮健北扔鳛槿苏被蚺e止端方。 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或擇地而蹈之,時然后出言,行不由徑,非公正不發(fā)憤,而遇禍災(zāi)者,不可勝數(shù)也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癌z 安公子 ﹞扔下筷子,把口里嚼的那口餑餑吐出桌子上,口也不及漱,站起來,就不慌不忙,斯斯文文,行不由徑的走到上房來?!?/span>
⒉ ?見“行不從徑”。
行不由徑的分開解釋
由徑 : 1.從小路走?!抖Y記.曲禮上》:"送喪不由徑。"鄭玄注:"徑……邪路也。"《論語.雍也》:"有淡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。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。"后以喻行為不正或不由正道。誰有出自論語的成語,20個,一定一定要有成語意思
1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:
自己不愿意做的,就不要強加給別人
2不恥下問:
不以向比自己的學(xué)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
3飽食終日:
指吃飽了反整天什么正經(jīng)的事也不干
4不悱不發(fā):《論語·述而》
不到學(xué)生而又不說出來的時候,不去啟發(fā)他
5不惑之年:《論語·為政》
人到一定年齡就能掌握不少知識,明辨事理,而不致迷惑
6不念舊惡:《論語·公冶長》
不記往日的仇怨
7不舍晝夜:《論語·子罕》
日夜不停
8不亦樂乎: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
不也是很快樂的嗎?
9不知所措:《論語·子路》
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.形容受窘或發(fā)急
10成人之美:《論語·顏淵》
指成全別人的好事或?qū)崿F(xiàn)其愿望
11分崩離析:《論語·季氏》
形容國家或集體分裂瓦解,不可收拾
12既來之,則安之:《論語·季氏》
原意是已經(jīng)使他來了,就要使他安心.現(xiàn)多表示既然來了,就要安下心來
13既往不咎:《論語·八佾》
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(zé)備、追究
14家喻戶曉:《論語·泰伯》
每家每戶都明白,都知道
15見利思義:《論語·憲問》
看到有利益,先想一想該不該得
16見賢思齊:《論語·里仁》
看到有道德、有才能的人,就要向人家學(xué)習(xí)、看齊
17盡善盡美:《論語·八佾》
形容事物達到完善無缺的境地
18侃侃而談:《論語·鄉(xiāng)黨》
說話理直氣壯、從容不迫
19喟然長嘆:《論語·先進》
長長的嘆息
20名正言順:《論語·子路》
原意是:名分不正道理就不通.后指做事名義正當(dāng),道理也說得通.也指做事理由正當(dāng)而充分,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
21遷怒于人:《論語·雍也》
受甲的氣向乙發(fā)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
誰有出自論語的成語,20個,一定一定要有成語意思
《學(xué)而篇第一》
1-1、學(xué)而時習(xí)之——學(xué)過的內(nèi)容要經(jīng)常復(fù)習(xí)它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):“子曰:'學(xué)而時習(xí)之,不亦說乎!”
1-2、不亦樂乎——不是很高興的嗎?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(1·1):“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!”
1-3、犯上作亂——犯:干犯。封建統(tǒng)治者指人民的反抗、起義。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(1·2):“不好犯上,而好作亂者,未之有也?!?/p>
1-4、巧言令色——巧言:花言巧語;令色:討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語,虛偽討好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3)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!”
1-5、一日三省——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4):“曾子曰:'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’”
1-6、三省吾身——?。簷z查、反省;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4):“曾子曰:'吾日三省吾身,為人謀而不忠乎?’”
1-7、入孝出悌入孝出弟——指回家要孝順父母,出外要敬愛兄長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6):“子曰:'弟子入則孝,出則悌?!睗h·桓寬《鹽鐵論·授時》:“教之以德,齊之以禮,則民徙義而從善,莫不入孝出悌,夫何奢侈暴慢之有?”
1-8、行有余力——做了事情以后,還有剩余的精力和時間。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(1·6):“行有余力,則以學(xué)文?!?/p>
1-9、賢賢易色——多指尊重賢德的人,不看重女色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7):“賢賢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?!?/p>
1-10、言而有信——說話靠得住,有信用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7):“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?!?/p>
1-11、慎終追遠——終:人死;遠:指祖先。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,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。后也指謹(jǐn)慎從事,追念前賢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9):“曾子曰:'慎終追遠,民德歸厚矣?!?/p>
1-12、溫良恭儉讓——原意為溫和、善良、恭敬、節(jié)儉、忍讓這五種美德。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(zhǔn)則?,F(xiàn)也形容態(tài)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0):“夫子溫、良、恭、儉、讓以得之?!?/p>
1-13、小大由之——指用途可大可小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2):“禮之用,和為貴。先王之道,斯為美。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?!?/p>
1-14、敏于事慎于言——敏:奮勉,慎:小心。辦事勤勉,說話謹(jǐn)慎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4):“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?!?/p>
1-15、貧而樂道家境貧窮,卻以獲得知識、懂得道理為樂事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5):“子貢曰:'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’子曰:'可也,未若貧而樂,富而好禮者也?!?/p>
1-16、精益求精——精:完美,好;益:更加。好了還求更好。《論語·學(xué)而》(1·15):“《詩》云:'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?!渌怪^與?”宋·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復(fù)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復(fù)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
1-17、告往知來——告訴了這一點,就可以知道另一點。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(guān)系,據(jù)此知彼?!墩撜Z·學(xué)而》(1·15):“賜也,始可與言《詩》已矣,告諸往而知來者。”
《為政篇第二》
2-1、眾星拱北——拱:環(huán)繞,拱衛(wèi);北:指北極星。天上眾星拱衛(wèi)北辰。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,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):“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?!?/p>
2-2、北辰星拱——北辰:北極星;拱:環(huán)繞。北極星高懸不動,群星四面環(huán)繞。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,天下便會歸附。后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):“為致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眾星共之?!?/p>
2-3、一言以蔽之——蔽:遮,引伸為概括。用一句話來概括?!墩撜Z·為政》(2·2):“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'思無邪?!?/p>
2-4、三十而立——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?!墩撜Z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?!?/p>
2-5、而立之年——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。后為三十歲的代稱?!墩撜Z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?!?/p>
2-6、不惑之年——不惑: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。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。《論語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?!?/p>
2-7、知命之年——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。指50歲?!墩撜Z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。”
2-8、耳順之年——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。指60歲的代稱?!墩撜Z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?!?/p>
2-9、從心所欲——按照自己的意思,想怎樣便怎樣?!墩撜Z·為政》(2·4)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學(xué)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。”
2-10、犬馬之養(yǎng)——供養(yǎng)父母的謙辭?!墩撜Z·為政》(2·7):“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(yǎng)。至于犬馬,皆能有養(yǎng)。不敬,何以別乎?”
2-11、因材施教——因:根據(jù);材:資質(zhì);施:施加;教:教育。指針對學(xué)習(xí)的人的志趣、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?!墩撜Z·為政》“子游問孝”(2·7)、“子夏問孝”(2·8)。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:“子游能養(yǎng)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?!?/p>
2-12、溫故知新——溫:溫習(xí);故:舊的。溫習(xí)舊的知識,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。也指回憶過去,能更好地認(rèn)識現(xiàn)在。《論語·為政》(2·11)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?!?/p>
2-13、君子不器——君子不應(yīng)該成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單一用途的人。《論語·為政》(2·12):“君子不器。”
2-14、周而不比——周:親和、調(diào)合;比:勾結(jié)。關(guān)系密切,但不勾結(jié)。指與眾相合,但不做壞事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4):“子曰:'君子周而不比?!?/p>
2-15、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——只學(xué)習(xí)卻不思考,就會迷惑;只學(xué)習(xí)卻不讀書,就會缺乏信心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5):“'子曰:“學(xué)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(xué)則殆。’”
2-16、異端邪說——指和正統(tǒng)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學(xué)說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6):“攻乎異端,斯害也已。”
2-17、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——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7):“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?!?/p>
2-18、多聞闕疑——聞:聽;闕疑: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。雖然見多識廣,有不懂之處,還應(yīng)存有疑問。指謙虛謹(jǐn)慎的治學(xué)態(tài)度。《論語·為政》(2·18):“多聞闕疑,慎言其余,則寡尤?!?/p>
2-19、言寡尤,行寡悔——指說話做事很少犯錯誤?!墩撜Z·為政》(2·18):“言寡尤,行寡悔,祿在其中矣。”
2-20、舉直措枉——舉:選拔,任用;枉:彎曲,比喻邪惡的人;錯:廢置,罷黜;直:筆直,比喻正直的人。選用賢者,罷黜奸邪。《論語·為政》(2·19):“舉枉錯諸枉,則民服;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?!?/p>
2-21、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——信:信用;其:那;可:可以,行。一個人不講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?!墩撜Z·為政》(2·22)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?!?/p>
2-22、見義勇為——看到正義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?!墩撜Z·為政》(2·24):“見義不為,無勇也。”
《八佾篇第三》
3-1、是可忍,孰不可忍——是:這個;孰:那個。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,還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?意思是絕不能容忍?!墩撜Z·八佾》(3·1):“孔子謂季氏,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”
3-2、杞宋無征——指資料不足,不能證明。《論語·八佾》(3·9):“夏禮吾能言之,杞不足征也;殷禮吾能言之,宋不足征也。文獻不足故也?!?/p>
3-3、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諸掌——了:明白;指掌:指著手掌。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,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?!墩撜Z·八佾》(3·11):“或問禘之說。子曰:'不知也;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諸斯乎!’指其掌?!?/p>
3-4、告(gù)朔餼(xì)羊——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,只殺一只羊應(yīng)付一下。后比喻照例應(yīng)付,敷衍了事。論語·八佾》(3·17):“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?!?/p>
3-5、愛禮存羊——由于愛惜古禮,不忍使它廢弛,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。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(guān)儀節(jié)?!墩撜Z·八佾》(3·17):“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。子曰:'賜也,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?!?/p>
3-6、樂而不**——快樂而不過分。指表現(xiàn)的情感有節(jié)制?!墩撜Z·八佾》(3·20):“《關(guān)雎》,樂而不**,哀而不傷?!?/p>
3-7、哀而不傷——哀:悲哀;傷:傷害。憂愁而不悲傷,形容感情有節(jié)制;另形容詩歌、音樂優(yōu)美雅致,感情適度。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?!墩撜Z·八佾》(3·20):“《關(guān)雎》,樂而不**,哀而不傷。”
3-8、成事不說——說:解說。原指事情已成,不要在解說;后指事情已過,不要再解說?!墩撜Z·八佾》(3·21):“成事不說,遂事不諫,既往不咎?!?/p>
3-9、既往不咎不咎既往——咎:責(zé)怪。原指已經(jīng)做完或做過的事,就不必再責(zé)怪了。現(xiàn)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(zé)備。《論語·八佾》(3·21):“成事不說,逐事不諫,既往不咎?!?/p>
3-10、盡美盡善——盡:極。極其完善,極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無缺。同“盡善盡美”?!墩撜Z·八佾》(3·25):“子謂《韶》:'盡美矣,又盡善也?!^《武》:'盡美矣,未盡善也。’”
《里仁篇第四》
4-1、里仁為美——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,才是好的?!墩撜Z·里仁》(4·1):“里仁為美,擇不處仁,焉得知?”
4-2、造次顛沛——流離失所,生活困頓?!墩撜Z·里仁》(4·5):“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,造次必于是,顛沛必于是。”
4-3、觀過知仁——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(zhì),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?!墩撜Z·里仁》(4·7):“人之過也,各于其黨。觀過,斯知仁矣。”
4-4、朝聞夕死——早晨聞道,晚上死去。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?!墩撜Z·里仁》(4·8 ):“朝聞道,夕死可矣?!?/p>
4-5、惡衣惡食——惡:粗劣的。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。《論語·里仁》(4·9 ):“士之于道,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?!?/p>
4-6、無適無莫——適:厚;莫:薄。待人處事不分厚薄,沒有偏向?!墩撜Z·里仁》(4·10)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無適也,無莫也,義之于比?!?/p>
4-7、一以貫之——貫:貫穿。用一個根本性的事理貫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?!墩撜Z·里仁》(4·15):“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?!?/p>
4-8、見賢思齊——賢:德才兼?zhèn)涞娜?齊:相等。見到德才兼?zhèn)涞娜司拖脍s上他?!墩撜Z·里仁》(4·17)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(nèi)自省也?!?/p>
4-9、游必有方——要是出游,必須要告知去處。《論語·里仁》(4·19):“父母在,不遠游,游必有方?!?/p>
4-10、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——一方面高興,一方面又害怕?!墩撜Z·里仁》(4·21)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,一則以喜,一則以懼?!?/p>
4-11、訥言敏行——訥言:說話謹(jǐn)慎;敏:敏捷。指說話謹(jǐn)慎,辦事敏捷?!墩撜Z·里仁》(4·24)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?!?/p>
《公冶長篇第五》
5-1、瑚璉之器——瑚璉: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璉”。比喻人特別有才能,可以擔(dān)當(dāng)大任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4):“子貢問日:'賜也何如?’子日:'女器也’。日:'何器也?’日:'瑚瑚也?!?/p>
5-2、聞一知二——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類推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9):“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。”
5-3、聞一知十——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。形容善于類推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(5·9):“賜也何敢望回?回也聞一以知十,賜也聞一以知二?!?/p>
5-4、朽木不雕朽木難雕朽木不可雕——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。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10):“宰予晝寢,子曰:'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墻不可杇也,于予與何誅?’”
5-5、朽木糞土朽木糞墻——朽木:爛木頭;糞土:臟土臭泥。比喻不堪造就、對社會沒有用處的人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10):“宰予晝寢,子曰:'朽木不可雕也,糞土之墻不可杇也,于予與何誅?’”
5-6、聽其言而觀其行——聽了他的話,還要看他的行動。指不要只聽言論,還要看實際行動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10):“今吾于人也,聽其言而觀其行?!?/p>
5-7、敏而好學(xué)——敏:聰明;好:喜好。天資聰明而又好學(xué)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(5·15):“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'文’也。”
5-8、不恥下問——樂于向?qū)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(xué)習(xí),而不覺得不好意思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15):“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'文’也?!?/p>
5-9、善與人交——善于與別人交朋友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17):“子曰:'晏平仲善與人交,久而敬之?!?/p>
5-10、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——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經(jīng)過反復(fù)考慮,然后再去做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20)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5-11、愚不可及——愚:傻,笨,及:比得上。愚蠢得別人比不上。形容極其愚笨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21):“寧武子,邦有道,則知;邦無道,則愚。其知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5-12、斐然成章——斐、章:文采。形容文章富有文采,很值得看。《論語·公冶長》(5·22):“吾黨之小子狂簡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?!?/p>
5-13、不念舊惡——念:記在心上。不計較過去的怨仇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23):“伯夷、叔齊不念舊惡,怨是用希?!?/p>
5-14、安老懷少——安:安頓;懷:關(guān)懷。尊重老人,使其安逸;關(guān)懷年輕人,使其信服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26)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?!?/p>
5-15、計過自訟——檢討自己的過錯而內(nèi)心自責(zé)?!墩撜Z·公冶長》(5·27):“已矣乎,吾未能見其過而內(nèi)自訟者也?!?/p>
《雍也篇第六》
6-1、行不貳過——指犯過的錯誤不再犯?!墩撜Z·雍也》(6·3):“有顏回者好學(xué),不遷怒,不貳過?!?/p>
6-2、遷怒于人——受甲的氣向乙發(fā)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?!墩撜Z·雍也》(6·3):“有顏回者好學(xué),不遷怒,不貳過。”朱熹注:“怒于甲者,不移于乙?!?/p>
6-3、肥馬輕裘乘肥衣輕——裘:皮衣。騎肥壯的馬,穿輕暖的皮衣。形容生活奢侈豪華?!墩撜Z·雍也》(6·4):“赤之適齊也,乘肥馬,衣輕裘?!?/p>
6-4、周急繼乏周急濟貧周貧濟老——周:接濟。繼:幫助。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4):“吾聞之也:君子周急不濟富。”
6-5、犁生骍角——指雜色牛生純赤色、角周正的小牛。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6):“子謂仲弓,曰:'犁牛之子骍且角,雖欲勿用,山川其舍諸?’”邢昺疏:“雜文曰犁。骍,純赤色也。角者,角周正也。舍,棄也。諸,之也。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,故孔子稱謂仲弓,……言仲弓父雖不善,不害于子之美也?!?/p>
6-6、一簞一瓢——一簞食物,一瓢飲料。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。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1):“一簞食,一飄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擾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!”
6-7、簞食瓢飲——一簞食物,一瓢飲料。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1):“一簞食,一飄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擾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!”
6-8、陋巷簞瓢——陋:簡陋,窄小;簞: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。住在陋巷里,用簞吃飯,用瓢喝水。形容生活極為窮苦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1):“一簞食,一飄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擾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!”
6-9、不改其樂——不改變自有的快樂。指處于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1):“一簞食,一飄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擾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!”
6-10、不堪其憂——憂:愁苦。不能忍受那樣的愁苦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1):“一簞食,一飄飲,在陋巷,人不堪其擾,回也不改其樂,賢哉回也!”
6-11、行不由徑——徑:小路,引伸為邪路。從來不走邪路。比喻行動正大光明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4):“有澹臺滅明者,行不由徑,非公事,未嘗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6-12、祝鮀之佞——祝鮀,春秋衛(wèi)人,能言善辯,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6)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難乎免於今之世矣?!?/p>
6-13、文質(zhì)彬彬——文:文采;質(zhì):實質(zhì);彬彬:形容配合適當(dāng)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,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?!墩撜Z·雍也》(6·18):“質(zhì)勝文則野,文勝質(zhì)則史,文質(zhì)彬彬,然后君子?!?/p>
6-14、敬而遠之——表面上表示尊敬,實際上不愿接近。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?!墩撜Z·雍也》(6·22):“務(wù)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?!?/p>
6-15、先難后獲——難:艱難,勞苦;獲:收獲。先付出勞動然后再取得收獲。比喻不坐享其成?!墩撜Z·雍也》(6·22):“仁者先難而后獲,可謂仁矣?!?/p>
6-16、樂山樂水——樂:喜愛,愛好。有人喜愛山,有人喜愛水。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?!墩撜Z·雍也》(6·23):“知者樂水,仁者樂山?!?/p>
6-17、從井救人——從:跟從。跳到井里去救人。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?,F(xiàn)多比喻冒險救人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26):“宰我問曰:'仁者,雖告之曰:井有仁(人)焉,其從之也?’子曰:'何為其然也?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?!?/p>
6-18、博文約禮——博:廣;約:約束。廣求學(xué)問,恪守禮法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27):“君子博學(xué)于文,約之以禮,亦可以弗畔矣夫?!?/p>
6-19、中庸之道——指不偏不倚,折中調(diào)和的處世態(tài)度?!墩撜Z·庸也》(6·29):“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?!?/p>
6-20、博施濟眾——博:廣泛;濟:救濟。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30)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,何如?可謂仁乎?”
6-21、立人達人——立:建樹,成就;達:發(fā)達,顯貴。舊指幫助人建立功業(yè),提高地位。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?!?/p>
6-22、能近取譬——能就自身打比方。比喻能推己及人,替別人著想。《論語·雍也》(6·30):“能近取譬,可謂仁之方也已?!?/p>
《述而篇第七》
7-1、述而不作——述:闡述前人學(xué)說;作:創(chuàng)作。指只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(xué)說,自己不創(chuàng)作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)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?!?/p>
7-2、信而好古——信:相信;好:愛好。相信并愛好古代的東西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)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
7-3、愛素好古——指愛好樸質(zhì),不趨時尚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)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”《老子》:“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?!?/p>
7-4、學(xué)而不厭——厭:滿足。學(xué)習(xí)總感到不滿足。形容好學(xué)?!墩撜Z·述而》(7·2):“默而識之,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7-5、誨人不倦——誨:教導(dǎo)。教導(dǎo)人特別耐心,從不厭倦?!墩撜Z·述而》(7·2):“默而識之,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7-6、不憤不啟——憤:心里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。啟:啟發(fā)。指不到學(xué)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,不去啟發(fā)他。《論語·述而》(7·8)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。”
7-7、不悱不發(fā)——悱:心里想說而說不出來。發(fā):啟發(fā)。指不到學(xué)生想說而說不出來時,不去啟發(fā)他?!墩撜Z·述而》(7·8):“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(fā)?!?/p>
7-8、舉一反三——反:類推。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?!墩撜Z·述而》(7·8)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(fù)也。”
7-9、一舉三反——指善于推理,能由此及彼?!墩撜Z·述而》(7·8)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(fù)也?!?/p>
7-10、一隅三反——從一件事物的情況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、道理?!墩撜Z·述而》(7·8):“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(fù)也?!?/p>
7-11、用行舍藏——任用就出來做事,不得任用就退隱。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(tài)度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1):“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”
7-12、一虎不河——原指空手搏虎,徒步渡河,比喻有勇無謀,冒險行事。后在元劇中比喻不顧一切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1)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”源自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;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?!?/p>
7-13、暴虎馮河——暴虎:空手搏虎;馮河:涉水過河。比喻有勇無謀,魯莽冒險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1)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?!痹醋浴对娊?jīng)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;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?!?/p>
7-14、死而無悔—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。形容態(tài)度堅決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1):“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?!?/p>
7-15、臨事而懼——臨:遭遇,碰到;懼:戒懼。遇事謹(jǐn)慎戒懼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1):“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?!?/p>
7-16、執(zhí)鞭隨蹬——手里拿著馬鞭,跟在馬鐙旁邊。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隨在左右。《論語·述而》(7·12):“富而可求也,雖執(zhí)鞭之士,吾亦為之?!?/p>
7-17、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——三個月之內(nèi)吃肉不覺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4):“子在齊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?!?/p>
7-18、求仁得仁——求仁德便得到仁德。比喻理想和愿望實現(xiàn)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5)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!?/p>
7-19、飲水曲肱——形容清心寡欲、安貧樂道的生活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6):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?!?/p>
7-20、飯蔬飲水——形容清心寡欲、安貧樂道的生活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6):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”
7-21、曲肱而枕——肱: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,泛指胳膊。枕:枕著。枕著彎曲的胳膊睡。形容人生活恬淡,無憂無慮。《論語·述而》(7·16):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”
7-22、樂在其中——喜歡做某事,并在其中獲得樂趣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6):“飯疏食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。”
7-23、富貴浮云——意思是不義而富貴,對于我就象浮云那樣輕飄。比喻把金錢、地位看得很輕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6):“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?!?/p>
7-24、發(fā)憤忘食——努力學(xué)習(xí)或工作,連吃飯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奮。《論語·述而》(7·19):“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?!?/p>
7-25、樂以忘憂——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形容非??鞓?。《論語·述而》(7·19):“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?!?/p>
7-26、不知老之將至——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。形容人專心工作,心懷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?!墩撜Z·述而》(7·19):“其為人也,發(fā)憤忘食,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云爾?!?/p>
本站其他內(nèi)容推薦
1、apothecary indefinable marina overcharge tic flourishing turn-off brigadier Polydorus stour
2、HATA中文翻譯,HATA是什么意思,HATA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3、easy touch中文翻譯,easy touch是什么意思,easy touch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4、游戲家族名字大全古風(fēng),古風(fēng)雅致的家族名字
5、bbai縮寫是什么意思,bbai的全稱及含義,bbai全稱意思大全
6、rpn縮寫是什么意思,rpn的全稱及含義,rpn全稱意思大全
7、offo的中文意思,offo縮寫是什么意思,offo的全稱及含義,offo全稱意思大全
8、egoistical是什么意思,egoistical中文翻譯,egoistical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9、hayrick是什么意思,hayrick中文翻譯,hayrick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10、lavaret是什么意思,lavaret中文翻譯,lavaret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11、mesaticephalic是什么意思,mesaticephalic中文翻譯,mesaticephalic怎么讀、發(fā)音、用法及例句
版權(quán)聲明: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(wù),旨在傳遞更多信息,不擁有所有權(quán),不承擔(dān)相關(guān)法律責(zé)任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(zé)。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